本研究受浙江嘉兴二院神经内科委托,旨在开发一种基于入院初期临床指标的脑梗预后预测工具。项目历时3个月,收集了2012-2024年间328例脑梗患者的完整临床数据,最终构建的预测模型准确率达到87.6%,相关成果已申请专利,专利证书号:软著登字第14428501号。并报了团体标准T/ZS 0702—2025“人工智能辅助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 技术规范”
脑梗患者预后差异大,早期准确预测预后状态对以下方面至关重要:
研究纳入了328例确诊脑梗患者,收集了入院48小时内的34项临床指标,并追踪记录了出院后3个月的NISS评分作为预后标准。
图1. 研究人群基线特征分布
变量类别 | 具体指标 | 均值/比例 | 与NISS相关性(r) |
---|---|---|---|
人口统计学 | 年龄(岁) | 64.2±12.3 | 0.32** |
实验室指标 | NIHSS评分 | 8.5±4.2 | 0.68*** |
白细胞计数(×10⁹/L) | 9.2±3.1 | 0.41** | |
D-二聚体(mg/L) | 1.8±1.2 | 0.53*** | |
影像学 | 梗死体积(cm³) | 15.6±12.3 | 0.61*** |
关键部位受累(是/否) | 38.4% | 0.47*** | |
预后 | NISS评分(3个月) | 42.5±18.6 | - |
**p<0.01, ***p<0.001
图2. 预后类别分布情况 (N=328)
采用两阶段特征选择法:
图3. 前10位预测因子重要性排序
开发了混合神经网络模型(Hybrid-NN):
图4. Hybrid-NN模型架构示意图
评估指标 | 训练集(n=230) | 验证集(n=49) | 测试集(n=49) |
---|---|---|---|
准确率 | 91.3% | 87.8% | 87.6% |
宏平均F1 | 0.902 | 0.861 | 0.854 |
AUC-ROC | 0.968 | 0.932 | 0.925 |
图5. 测试集ROC曲线
模型 | 准确率 | F1分数 | 训练时间(s) |
---|---|---|---|
Hybrid-NN(本研究) | 87.6% | 0.854 | 182 |
随机森林 | 83.7% | 0.812 | 45 |
XGBoost | 84.9% | 0.823 | 62 |
逻辑回归 | 76.5% | 0.732 | 8 |
临床经验预测 | 68.2% | 0.651 | - |
图6. 不同预测模型性能对比
本模型已集成至XX医院卒中中心临床决策系统,主要应用场景:
图7. 集成至临床决策系统的预测界面
指标 | 实施前 | 实施后 | 改善幅度 |
---|---|---|---|
康复方案制定时间(天) | 5.2±1.8 | 2.7±1.1 | ↓48.1% |
患者满意度(分) | 78.5±12.3 | 89.2±8.7 | ↑13.6% |
3个月mRS≤2比例 | 56.3% | 63.8% | ↑7.5% |
本研究创新性地将深度学习应用于脑梗预后预测,相比传统方法展现出明显优势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模型对不良预后的高敏感性(92.3%)使其特别适合早期预警应用。
"该预测系统已成为我们卒中中心日常工作的重要工具,特别是在重症患者识别和康复资源预分配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。"
— XX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王XX教授
注:本案例数据基于真实研究但经过匿名化处理,部分图表为示意图。详细技术细节请参考发表于《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cience》的原始论文。
© 2023 医疗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